每当提到椎间盘手术,人们常常会联想到血红的开刀画面、漫长的卧床恢复,然而,住在人民医院B区的李老和老伴却笑得合不拢嘴,李老高兴的在医院走廊里走来走去,还为小编演起了初进医院时他的样子,连连感谢医生治好了他的“顽疾”。
李老刚入院的时候走路直不起腰
原来,家住涪陵区焦石镇的李老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一直采用止疼针、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可是花了力气却不见好。从去年开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了左下肢疼痛麻木,导致行走困难,疼痛难忍,行走时需弯腰扶墙减轻痛苦。几年下来不断的病痛折磨让李老急切的想治好多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4月13日,李老住进了区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手术风险高等问题,李老的家人比较排斥手术治疗。了解情况后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李翔建议,“像老人家这样的情况,年纪比较大,做开放性手术确实创伤比较大,更适用于椎间孔镜技术。”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他详细地解释了椎间孔镜技术的原理,并且表示,这项技术使用的是局部,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好的保障腰椎骨性组织的结构完整和稳定,创口较小,恢复较快。
4月19日,在局麻的状态下,李老接受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4小时后李老惊喜地发现,困扰自己数年的疼痛果然缓解许多,而且并不需要长久的卧床休息很快就能够下床走动,腰部也只留下了一个7毫米左右的小伤口,一块纱布就能全部盖住。
住院期间,医生规律的查房和护理人员精心的照顾令李老深受感动,他说:“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特别和气,总是来关心我好不好,要是做手术都是这样子,我再也不怕进医院了。”
做完手术后走路自如
椎间孔镜技术带来的新福音
涪陵区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李翔说,椎间孔镜技术是用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术后4小时就能下床活动,安全性高,费用较低,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和传统手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选用局麻,安全性较高;切口小、创伤小,对正常组织结构影响和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可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且复发率很低。此外,术后疼痛轻微,病人舒适度极高。
目前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非常广,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导致的严重上肢疼痛麻木,腰腿疼痛,间隙性跛行,或经反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此类治疗。
|